沖煮一杯咖啡的方法有很多種,例如:手沖、賽風、愛樂壓、義式濃縮機…..等
除了器具方式外,沖煮手法更是五花八門,令人眼花撩亂
到底哪種工具? 那種手法? 煮出來的咖啡最好喝呢?
各有千秋,其實都可以
換個角度看,工具、手法只是一個過程
真正的主角是“咖啡”
如何將咖啡裡好的物質帶到我們的杯子裡,不好的物質讓它留在咖啡中
這才是我們要的重點!!!
所以,把視角放在咖啡物質的釋放與交換
而不是把視角放在沖煮的手法與技巧
當然,我並非說是技巧不重要!
好的而且穩定的技巧,可以提高每次沖煮的穩定性與可重復性
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
咖啡物質釋放的視角三部曲
咖啡是一個多孔狀態的物體,裡面蘊藏了許多風味物質
但是,這些孔洞及結構內藏了許多氣體
這些氣體會阻擋水的進入
因此,我們必須趕走它們
通常的方式就是給予少量的熱水將內部的氣體趕走
水才可以順利進入到咖啡顆粒裡面
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“ 悶蒸 ”(預浸)
一但水順利進入了咖啡顆粒後
我們接著分次給予熱水,利用熱水去溶解咖啡裡面的物質
由固體轉成液體,以方便將這些風味物質帶出咖啡顆粒
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“ 溶解 ”
隨著分次給水的過程中,咖啡的風味物質漸漸溶解
這些溶解的物質仍處在高濃度的狀態,不容易被帶出
這時我們則須以較大量的水
利用濃度高低差異將風味物質快速的交換出來
避免咖啡在水中浸泡過久而將不好的風味物質也是放出來
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“ 萃取 ”
“ 悶 ”、“ 溶 ”、“ 萃 ”這三個階段也會因為萃取工具不同
有的單獨進行,有的會交互進行